更干净更宜居——石头寨环境卫生治理
美丽乡村石头寨
2019年7月07日

走进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村委会,就看见厚厚一沓“白马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旁边是整齐摆放的工作服,印有“白马农村保洁”字样。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将要发给保洁员的衣服,还有发给村民的“垃圾分类”宣传手册。

从2019年5月开始,为了提升人居环境,石头寨村委会开展了大量的环境治理活动,包括化粪池改造、公厕新建、水泥路破损的维修、排水渠、臭水沟的治理等等,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卫生治理”的一部分。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IMG_5516.JPG

(村委会办公室准备发放的物资)

从大垃圾桶到“二分桶”

“垃圾分类”是最近的热门词汇,习总书记在中央会议中也提到了“垃圾分类”这一关键词,从北京上海到各大乡村,垃圾分类的工作都在推进之中。

“我们这里的垃圾分类只是刚刚开始,实际上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是太强,哪些东西可能利用、哪些东西不可以利用,还要通过经常性的宣传和指导引导村民。”石头寨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君国说,垃圾分类在乡村开始较晚,实施阻力比城市中大得多。一方面,村民的思想教育仍需加强,垃圾分类意识仍需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村民居住分散、较难管理,这一特点也给卫生治理带来了困难。

石头寨的垃圾分类从2018年9月份开始,十年前村里用混合型的垃圾桶,当时只希望村民不乱丢垃圾,并没有提倡垃圾分类。“通过这几年宣传和整治后,人们晓得垃圾要放到垃圾桶里了。但是对于真正的垃圾分类,哪种有害或无害,村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IMG_5526.JPG

(石头寨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君国在介绍情况)

2018年8月,村委会向每家每户发放了“两分桶”,采取二分法收集垃圾。农户将自家生活垃圾分为干、湿垃圾,投入自家“两分桶”中,由专门的收集员定时上门收集。收集员收过以后再分到四分桶,之后再由专门的垃圾车来把垃圾运到白马垃圾处理站。

记者在村里看到很多横幅标语,“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变废为宝,美化家园。”“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等等,宣传布告栏中也张贴了相关海报,村里的房屋外墙上也有醒目的宣传画。随机采访的几位村民都表示,经常有人来给他们做垃圾分类的讲解和指导,有时候还有镇里的一些专业人士给他们上课和讲解。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卫生治理 宣传画/mmexport1562429162176_mh1562429467096.jpg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IMG_5569.JPG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卫生治理 宣传画/mmexport1562429168005_mh1562429611327.jpg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卫生治理 宣传画/mmexport1562429164981_mh1562429555558.jpg

(图为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横幅标语和房屋外墙上的宣传画)

污水处理、公厕改造

垃圾分类只是卫生治理的一部分,石头寨村还加大力度推进化粪池改造,公厕新建、水泥路维修及排水渠、臭水沟治理等环境整治活动。

尤其在污水处理方面,石头寨村当为表率。

当记者提到在村里曾见到一处污水处理设施时,李君国介绍了乡村 “分流池”。记者看到的污水处理点,就是村里一个重要的分流池,从2017年开始,各家的生活污水全部接到这个地方,净化后管子口流出来的是清水,再排放到河里面,垃圾池里的污泥秽物会用机器抽走。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村里的图片/IMG_5030.JPG

(村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村里的图片/IMG_5036.JPG

(村里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规划介绍)

李君国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石头寨村在雨污分流方面做得比较完善。所谓雨污分流,是一种将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输送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水体系,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石头寨村2016年底开始这项工程,2017年完工,18个自然村大部分引入了雨污分流,只有个别小村庄由于人员太过分散还没普及,今年也将启动治理。

南京市政府2016年9月公布《“十三五”水务发展规划》,明确将加快实施片区雨污分流改造,2018年实施《南京市排水管理条例》,石头寨的环境整治一直紧跟政策。

李君国展示了最新一次的公厕整改统计表,表格上呈现了村子各个区域需要回填和改造的旱厕数量。这些统计依托于村子的网格化建设,即每个村干部都负责村庄一片特定区域。“你那边需要建设哪些设施,把它写出来,我们再统计。比方说旱厕,经过我们调查以后,看哪个自然村还有多少,这些全部要回填,不能留。回填以后就要建化粪池。现在完成了80%,还有20%旱厕今年要全改造好。”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卫生治理 宣传画/mmexport1562429085816.jpg
C:/Users/asus/Desktop/石头寨材料整理/7.3卫生治理 村支书/卫生治理 宣传画/mmexport1562429088186.jpg

(图为改造的旱厕)

文字:张一可、高雨田

图片:白净老师、张一可

采访:张一可、陈琪、高雨田、姜新雅、冯茗铭

指导老师:白净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