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浓重的夜色尚未褪去,经年累月养成的生物钟便催促着石头寨村民徐宗本从不到五小时的睡眠中醒来,他那一亩二分蓝莓田和七分黑莓田正等着他去打理。忙完黑莓地里的活,徐宗本转身去蓝莓地里摘了一框蓝莓。
简单的早饭过后,徐宗本跨上摩托车,向大队部卫生室驶去。
七点三十,徐宗本推开卫生室的大门,到观察室换上白大褂,等待当天的第一位病人。
九点,病人陆陆续续来了几位,徐宗本在几个医务室来回奔走,为病人挂号、看诊、拿药,除了村里的老熟人,徐宗本一眼认出了一张新面孔。这位从溧阳来的王宗新先生患了十余年的腰椎病,到各大医院尝试多种治疗方法还是疗效甚微,听人介绍找徐宗本医治,徐宗本直言无法根治,只能帮他拔火罐、做针灸、缓解不适。送走病人,徐宗本顾不得坐下休息,拿拖把将踩脏的地板拖干净,随后又取出一册随访登记表,将早上为几位村民量的血压一一登记。
徐宗本直言,在他的各种工作中,最辛苦的就是做统计。因为国家的“公共卫生十四项”规定,徐宗本需要分门别类地登记好每一位村民的健康状况,不仅包括一般的传染病发病情况、出生死亡情况,还要专门对高血压、高血糖、精神病等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记录他们的发病、吃药情况,每个季度都要将这些档案整理好以供检查。
在徐宗本的柜子里整整齐齐摆放着300多份石头寨村民的健康档案,里面的每一份体检报告他都会细细查看,体检报告一式两份,其中一份要登门送给每一位村民,并要给予他们健康建议。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数值会单独归档,每一位高血压病人近三年的记录徐宗本都有悉心保存。
除了统计健康数据,卫生室的收入和支出、药品进货出货均由徐医生自己打点,每一样药品的使用情况都有专门表格记录。药品缺少的时候,他就在下午人少的时候自己骑车去镇上的卫生院拿药,来回一趟50分钟左右,几乎每三五天就要进一次药。
卫生室工作制度规定:“村卫生室应诊时间不少于10小时/天”,但徐宗本的工作时间是24小时,傍晚下班回家烧个晚饭,饭吃了还没多久,又有人打电话来。村里老人多,随时都可能有紧急情况发生,所以他的手机从来都是开机随身携带。有人在夜里跌了跤,徐宗本连忙赶回卫生室缝合伤口。伤口处理好后,徐宗本还要清洗被单上沾染的血迹,把卫生室的地面清理干净,回到家时已过十一点。
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如今已是第三十五年。
1978年,徐宗本二十岁,结束了为期两年的医科学习,被分配到浙江温州苍山的部队担任营部卫生员。84年从部队退伍,徐宗本回到家乡,以溧水县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乡村医生资格证。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石头寨。
一开始受条件所限,徐宗本只能在自己家行医,后来村里在毛岗头建了一个90平的医务室,再往后,由于李巷村并入石头寨村,医务室搬迁到了李巷村,2017年医务室搬到了石头寨村。卫生室位于石头寨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兴建于2016年,约200平米,设有治疗室、观察室、健教室等,服务面积覆盖16个自然自然村,辖区内常住人口3372人。
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十四项”,卫生室需要为村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 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包括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十四项服务。
在这样一所卫生室,徐宗本是护士、是会计、是针灸师、是拔罐师、是取货员、是保洁员、是全科医生。卫生室常年只有他一个人。
虽然墙上卫生所介绍的展板上,“工作人员”那一栏里贴着四个人的照片,但除了徐宗本,其余三人在镇上的卫生院工作,较少来村里。
徐宗本不是没有离开乡村的机会。刚来那几年,他也想过调去镇卫生院,后来哥哥创办的建筑公司请他去做会计,他婉拒了,后来一双儿女都去了苏州工作,想要把父母接到家中颐养天年,他说再等等,让妻子先去了苏州。
三十五年的相伴,徐宗本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村中居民,无论老少,都称他为“徐医生”。在每一位村民的通讯录里都能找到他的名字,识字不久的孩童,也可以背出他那一长串的手机号码。当他被调至李巷村工作后,出于对徐医生的感情和信任,石头寨村的村民们多次向上级反映“看病太远”的问题,希望徐医生能够回到石头寨来,在村民的积极争取下,有了石头寨现在的卫生室。
“和村里的人认识久了,有感情了,就不好走了。”徐宗本笑道。
徐宗本今年已经六十一岁,到了退休年龄。年初递交了退休申请,四月办好了退休手续,如今已到了七月,徐宗本还是没有离开,他还在等那个接他班的人。
虽然徐宗本多次向上级申请调派医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但却迟迟没有消息。镇医院的工作人员不愿到村里工作,医学院毕业生也不愿到乡村工作,溧水区政府曾尝试向高中应届毕业生提供医学生定向招生服务,学生同政府签订合同毕业后到村镇工作,可享受在校期间学费全免和一定的补贴福利。徐宗本将消息分享给村里有孩子参加高考的人家,可是大人小孩都没有表现出报名的意愿。
徐宗本笑得有些苦涩,却也无可奈何。
徐宗本的值班室里挂着一面锦旗,上边写有“华佗再世,妙手回春”。徐宗本清楚地记得,一年前,溧水人民医院给这位病人下了病危通知书,停止治疗,但是他的老伴不肯放弃希望,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徐宗本。徐医生给这位全身水肿发淤的病人开了利尿及抗心衰的药物,之后病人的病情渐渐好转,数月后,家属送来了这面锦旗。
通往二楼党群服务中心的楼道里张贴了全村好人榜,徐宗本的名字和事迹赫然列在“敬业奉献”那一栏中了,配文中写道:“他是一名平凡的‘赤脚医生’,更是全村健康的‘守门人’”。
医生予村民以希望,村民予医生以温暖。
采访撰稿|王涵 杨君涵 葛孝 陈近遥
指导老师| 白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