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玮:南京音乐广播FM105.8晚高峰17-19点《玮玮动听》节目主持人;从事广播主持16年;2017年荣获全国十佳电台DJ;2016、2017年两次荣获南京广电集团十佳主持人;2015年蜻蜓FM年度十大音乐节目。
开篇:追梦之路
今天有幸跟大家聊一聊电台,在传统媒体中,电台属于比较弱小的媒体。但我在电台16年,因为我从小就热爱广播,打心眼里热爱。
小时候接触的音乐都来自广播。中学时,我用所有零花钱购买我喜欢的歌手的卡带;听了广播主持人推荐的音乐,会用录音机录下来。那时候听歌比现在要困难很多,所以也会格外珍惜。
念高中的时候,很想去做电台节目主持人,因为主持人可以拥有大量免费的音乐资源,会有唱片公司给他们寄唱片。那时候不像现在有mp3可以下载,我记得当时我把仅有的零花钱都花在南大鼓楼校区汉口路跟天津路交界口的拐弯处的小报亭,那是一个卖打口带的小店,由两个中年油腻男子守着。他们每个礼拜会到南京火车站进几大麻袋进口废塑料,其实都是国外打口碟。
打口碟,也就是国外没卖完的唱片,被以废塑料的名义出口到别国,这些唱片中有相当部分非常经典,很可惜为了防止二次销售每张唱片的边缘被打了口,虽然不完整,但我依然像宝贝一样珍藏。我当时是打口带小报亭的常客,至于电台主持,愿望虽然遥远,但潜意识里似乎总觉得有一天会实现。
高考失利,无奈学了自己并不喜爱的化工专业,日子过得有些沮丧。偶然看到无锡电台举办主持人征选比赛,立刻报名(中间曲折不详说)。初试时要求每人现场用MD录一段小节目,那是我第一次录节目,没有经验,自我感觉非常差。我想大概是没戏了,没想到录着我声音的那张MD坏了,评委们觉得这是主办方的责任,因祸得福,我被通知再做一次直播,他们给了我一周的时间做准备。
我一直有个习惯,把喜欢的主持人做的节目录下来反复听。那一周,我趁晚自习宿舍没人,一个人躲在屋里反复模仿录音里别的主持人说话的方式,念一遍,录一遍,自己听一遍,再念一遍,再录一遍,再自己听一遍。反反复复,直到把自己准备的节目文稿像条件反射一样背出来。周末的第一次直播,听众反响非常好,我进入了决赛,拿到了那一届的冠军。
比赛结束了,即使是冠军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我并没能如愿进入电台,好吧,别瞎想了,回去继续好好读书吧。真的是天生的不甘心,我对自己说,不行,你都已经离梦想那么近了……大概是老天给机会,当时无锡电台的一位主持人来我们学校参加校园活动,我写了一份关于校园民谣广播节目的策划案。活动结束,他要离开的时候,我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扒开人群,挤到他面前,把策划案递给他,“老师,您还记得我吗,上次我参加你们的比赛,这是我最近写的节目策划案,希望您有空可以看一看。”当时的内心是忐忑的,我知道希望不大,但总要试一试。大约过了一个礼拜,这位主持人也就是后来我的第一个师父,给我打了电话,说周末下午有时段空出来没人做节目,你就做这个吧。于是,我就真的去了,做了自己的第一档广播节目——《校园民谣》。
在无锡电台实习的日子很开心,做自己的节目,有实习工资,赚的钱去买喜欢的电影杂志和唱片。买《环球银幕》,买《看电影》,那时候获取信息的资源很有限,一本杂志一张唱片,反复看,反复听,所有细节都能记得,这些积累对我日后实现自己的主播梦起了关键作用。
我记得那天在(电台)的办公室里,副台长找大家聊天:“你们知道布拉德皮特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吗?”没人知道,我轻声说:“乔丹!”(十八年前不能手机百度,完全是拜杂志所赐)。“对,你叫什么名字?”另一天,还是他,问“《第八日》你们看过么?”还是我,“嗯,说的是蒙古症患者的故事,还没找到片源,领导,好看么?”于是我们开始聊电影,聊着聊着也熟了,在他的帮助下我争取到了去南京音乐台的实习机会。
大三暑假,南京音乐台实习,中午常代班,播放的歌曲是指定的,但并不是自己喜爱的。某天带我的师父生病了,没有指定歌曲,嗯,那我放自己喜欢的,我放周杰伦、我放麦当娜、我放oasis。后来我时常回忆这段经历,人总是要尽力去做你爱的事,你要做你自己,因为那样的你最自然最出彩。碰巧那天台长也是我的伯乐,刚好出差回程,高速上听见我自娱自乐做的节目,非常喜欢,回来立刻交待我把节目录音准备好,拿到例会给大家讨论。暑假很快结束,我继续回去上学,实习生涯也告一段落,对,仍然没有人和我说“你来电台工作吧”。
大四寒假,大家都开始找工作,我也一样,去了三个招聘会,拿回四个 offer,有化工厂、房地产公司、五星级酒店……但我最向往的还是电台。你为了自己的梦想,会付出多少,我一定会倾尽全力。有个理论叫吸引力法则,你真的要相信,当你决定并且坚定要去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依然是无锡台,依然是那位我曾经收下我的策划案的主持人,让我帮他带两张宣传碟给南京台的同行。我正愁没借口回去,这个机会简直天赐。唱片送过去,离开电台时,正巧看见台长的办公室亮着灯、开着门,寒假快过年的时候进去拜个早年想必是极好的。寒暄中台长直接问我,“要不要到我们台来工作,要,我们就认真谈一谈。”
四月份工作确定,七月拿到毕业证就正式上节目,无缝衔接。
电台与直播室
电台在众多媒体中是属于硬件成本比较低的。以我所在的电台为例,总人数不超过30,播出设备投入其实只有几十万,人力成本500万,但一年的收入大概在2500万左右。
这张图是直播室,左边是播出系统,右边是文稿系统,所有的资讯编辑的文本,需要口播的稿件都在文稿系统,文稿系统和播出系统必须严格区分。再往右是延时器,你们听到的广播,其实都是已经经过延时的,这是为了安全考虑。桌子上还有CD机,很多主持人仍然会把自己珍藏的CD带过来播,CD机也可以插U盘。下面是调音台。
我们现在使用的音乐系统是RCS系统,目前全球范围内大部分音乐电台都在使用这个系统。这边是曲库,搜索关键词就会出现歌曲信息,包括年代、歌名、歌手,还可以用更复杂的标签,比如说男、女、乐队、快、慢等,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的属性标签,如果把它调到自动播出模式,电台没有人也可以自动播。RCS系统可以按照预设的策略自动生成歌单,每个台根据自己的定位制定策略,比如怀旧台设定好年代,早晚高峰设定好节奏,系统就会自动从曲库抓取合适的歌,我其实不大喜欢这个功能,这对整个台的低成本运作有好处,但也弱化了主持人的个性。
RCS系统非常适合做类型化电台,这也是我今天要特别介绍的。类型化电台在我刚从业时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就像电影有类型片,电台也有类型化电台。我在念书的时候,听过一些国外的电台,比如BBC是非常典型的新闻类型化电台,它有播出表盘,整点新闻播报接20分钟专题,半点新闻再20分钟专题。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音乐台也都是类型化电台,连续播放三首歌加入一个宣传带或是专门制作的专题插件,接着继续播歌,周而复始。
RCS系统非常便于生成表单,更适合音乐台或者是类型化的新闻台,不太适合综合个性化电台。 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一度非常流行的类型化电台操作模式,随着智能手机和音乐APP的兴起,最近又有再回到综合台方向的趋势。(综合性电台根据不一样的内容类型做节目,可能在汽修节目之后会出现一个心理服务节目,这类电台有大量的语言化内容。)
2003年,中央3套音乐之声(music radio)开始尝试做类型化电台,我们台也开始尝试,夜里的时段别的台都在做情感热线,我们全部放歌,效果非常好,接入短信互动平台后,互动量屡创新高,这其实也暗示互动才是未来广播的最大潜力。music radio当时曾经要求所有主持人一小时内语言量不能超过七分钟,不能踩歌,即主持人只能在每首歌的前奏和尾奏里说话。这种弱化主持人的操作方式,在自媒体横行的现在显然已经越来越不可行,它最大的弱点是极易复制,个性化的主持人和互动方式才是电台最大的财富。
我的节目叫《玮玮动听》,每天的话题互动是节目的灵魂,我带四个手机上节目。私家车主是当今广播的主流受众,二十年前这个群体其实是大学生听。普通的调频广播在零几年左右一度处于低谷,随着私家车的保有量越来越高,广播迎来了第二春。而使用手机客户端收听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相对来说,还是车载收听更多一些,所以我们会根据车载收听的人群去设计节目。
带四个手机上节目
微信这一应用大约是2011年中推出的,2011年底我就开始使用。《玮玮动听》2012年6月份诞生。我第一次使用微信在节目中与听众互动,并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参与。现在很多电台都用微信,但大多用的是微信公众号,但我一直坚持用私人微信号。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微信公众号呢?公众号不是加的人更多吗?公众号没有上限,私人号有上限,我为什么要用私人账号?第一,使用私人号会让听众觉得跟主持人很亲近,觉得主持人就像他们的朋友。每天晚上打开我的微信,看到很多人在深夜里向我倾诉。其实主持人和听众的关系在最近十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听众会把主持人当作权威高高在上,现在的听众有主见,更多会选择挑战权威,他们觉得人是平等的,所以朋友这样的定位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好感。
我用个人微信号的另一个原因,是私人微信号的语音留言音质比起公众微信号更好,几乎是高清,听起来就像是听众在直播室和我面对面聊天,这样便显著提高了节目的真实感。
传统媒体如今都很热衷做新媒体,但常常会有一个问题,不注重客户体验。例如很多广播的新媒体,仍然采用类似西祠那样BBS互动论坛模式,可是听众参与节目,要拿起手机,点好多次才能点进那个社区,还要打字,一个在晚高峰开车的人可能做到吗?不可能。
我喜欢用微信,听众可以第一时间听到我的反馈。我们做音乐广播有一点好,当时有很多人问我,你怎么样把你收到的微信语音在节目中播出呢?是有一个编辑帮你选好了收到电脑里,再把它播出来吗?我说,这样来不及,唯一的方式就是手机外放直接对着话筒放声音。音乐台有个优势,要放歌,在放歌的过程中,可以筛选留言。可以说听众旺盛的表达欲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
另外,让听众加私人微信号还有一点私心,因为公众号的推送到达率有时候非常低。相反朋友圈推广到达率则非常好。我有四个微信号,几万个听众,构成一个巨大的朋友圈,如果我在推朋友圈推送任何内容,比其他人有优势,四个微信号同时发,如果我推一个新的微信公众号转发链接到朋友圈,它的效果跟一个做了很久的公众号完全一样。
“L-A-M-P”
我用4个字母形容我的节目:LAMP,分别代表Local, Accompany, Multicultural, Push-to-talk。
首先是Local,即本地资讯、本地话题,所谓的接地气。Local的话题一定要能牵扯到本地的东西,比如说南京比较好吃的小吃店在哪儿、最近又开了哪些奶茶店之类,都是本地话题。我自己是南京人,所以我知道这个城市的变迁,随时可以说得出来。文化研究有两条路,一是你本身就是这个文化里面的人,研究这个文化时,要把自己抽离出来,对它保有一种陌生感;还有一种是你本来是站在这个文化外面的人,然后你以一种探究的状态去做这样一个节目。
其次是Accompany,就是陪伴。之前我做了一个调查:听众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听音乐,为什么还要听电台呢?听众说,听电台第一重要的是陪伴。有一部电影叫《地心引力》,说的是两个宇航员,他们的空间站炸了,飘在太空中,当时背景在放音乐。桑德拉布洛克说最怀念家乡晚上电台里的音乐。那个音乐不一样,是有人讲话的。
知乎上有一个很出名的问题:为什么那么多人开车回家之后都要把车停在车库里,在车里待一会儿再回家?有网友说,外面是一个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世界,我们需要暂时地隔离一下。有一个听众讲,空间很小会给你特别温暖的错觉,那么在这个温暖的错觉里面,如果有一个嘘寒问暖的声音,其实非常容易直抵听众的内心。
这种情感的陪伴不只是主持人,也包括听众的语音留言,会给正在听的人一份陪伴。比如,节目里有一个女孩花了很多精力做了一个方案,交给领导,结果领导把她的名字换成了另一个人。她哭着给我们发了一条微信,问我应该怎么办,怎么会这样对她。这一条微信播出之后,好多听众就从自己的角度去给她建议,很亲切。所以电台玮玮动听帮助大家达成了一个互相陪伴的关系,把这个城市里各个角落、不同生活状态的人聚集到一起,相互取暖。
Multiple即多元,包括传播手段的多元,不光听FM广播,我还可能做一个即时的分享。有一次,一位听众在江北快速路目睹一场事故,一位老人翻过护栏,被车撞了。这位听众当时就发留言说”为什么就不能走过街天桥,一定要翻护栏,这是江北快速路啊。一场车祸,两家人都受到了伤害,如果那位司机需要作证的话,我可以给他作证。”巧的是,司机的朋友听到了这期节目,这位听众也去做了证人。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这样的突发事件、热门话题在节目后做成微信公众号的二次推送,以扩大热点的影响力。
此外,还有主持人知识能力的多元。每天做节目,我们会讨论各个方面的观点、事情,如果知识跟不上的话,是没有办法应付的,所以需要不断吸收更多的知识。
Push-to-talk,便捷表达,我刚才说广播是一个人操控一个节目,所以它是最灵活的,也总是最快使用新媒体的。短信平台、讨论版、热线、微博、微信,只有广播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达成实时互动,听众的反应和他们的观点决定话题变换的方向。
尾声
我们接下来想会和新传学院合作一个项目,叫“VOICE声音教室“,对包括南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开放,教大家怎么把自己的声音做成声音产品。我不知道大家在听我放的片花的时候,会不会觉得自己制作起来会很困难?现在的方式比我们以前的门槛低很多。你只需要一个手机,加一个便携式的麦克风,然后下载一个软件,如Adobe Audition,或者是Cubase。如果声音教室的项目能够顺利推出,希望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加入进来,相信南大同学聪明的头脑,一定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原创 2018-04-19 南大新传
整理 | 闻晓菲 仁青 严芷莹 陈雯卿
图片 | 晓玮 迪丽尼尕尔
指导老师 | 白净
责编 | 马宝涓
排版 | 余宁